河南郑州东赵遗址
郑州市西北郊密布夏商时期遗址,是解决中国青铜时代诸多重大学术问题的关键区域之一。东赵遗址位于郑州市高新区沟赵乡赵村南与中原区须水镇董岗村西北之间,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东赵遗址位置图
自2012年起至2014年,为探讨“中原腹心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考古队,持续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田野工作,旨在建立该遗址夏商时期更为详细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大致厘清不同时期的聚落结构并判断聚落性质,进而探讨夏商时期重大学术问题。为此,考古队对东赵遗址进行了“遗址全覆盖式钻探”“聚落结构调查”,以及对重要遗迹和重点区域的“针对性发掘”。
▲东赵城址平面图
近三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东赵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晚期、新砦期、二里头时期、早商二里岗期、两周时期文化遗存。该遗址考古学文化延续时间之长、文化序列之连续完整,在中原地区同类遗址中甚为罕见,将进一步完善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体系与文化谱系。主要收获简要概述如下。
▲二里头时期城址(东赵中城)与新砦期城址(东赵小城)
新砦期遗存
发现一座新砦期城址。该城址位于遗址东北部,方向为北偏东5°,平面基本呈方形,面积2.2万平方米。经在城址东、北以及南墙三处解剖,发现城墙基槽底部出土龙山文化晚期和较多的新砦期早段陶片,三处解剖沟城墙基槽均被二里头一期壕沟打破,据此判定城址始建年代为新砦期早段,二里头一期时完全废弃。
东赵遗址的这座城址是继郑州新密新砦遗址后,发现的第二座新砦期城址,也是嵩山以北区域第一座新砦期城址。
▲新砦期城址(东赵小城)墙基剖面
▲新砦期城址(东赵小城)城壕
在新砦期城址南墙外,集中发现了40余座灰坑,这些灰坑直接打破生土,相互之间无打破关系。灰坑口部均为圆形,大小相若,五、六座为一组,分布规律;残存坑口部填土多为质地紧密的红粘土。已解剖的18座,均为袋状、平底,少数坑底再另挖小坑,出土陶片年代皆为新砦期晚段。
在部分坑内发现有猪骨架、龟壳、人骨等。关于此类遗存的性质,专家或认为是仓储类遗存,或认为与祭祀有关。这类特殊遗存均为新砦期遗存或夏代早期的首次发现,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
▲双腹盆(龙山)
▲器盖(新砦期)
二里头时期文化遗存
发现一座二里头时期的城址,城址位于东赵遗址中部,城址方向为北偏东10°,平面基本呈梯形,面积9万平方米。经三处地点解剖,可知城墙基槽内包含的陶片年代均为二里头二期,城址使用时期的壕沟底部出土陶片也为二里头二期,墙基被二里头四期壕沟打破,据此判定城址始建于二里头二期,废弃于二里头四期。东赵二里头文化城址对于夏文化的区域聚落形态及政治地理结构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重点对象。
▲二里头时期城址(东赵中城)城墙剖面
▲二里头时期卜骨遗存
两处特殊文化遗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1)发现一座二里头文化二期的卜骨坑,卜骨均系牛肩胛骨,未去臼角与岗脊,只灼未钻,灼痕排列整齐。卜骨个体较大,多长30多厘米。应为完整放置,分属近20个个体。对夏代乃至先秦时期占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在二里头时期城墙基槽内发现一儿童骨架,应与祭祀活动相关,这一现象系同时期其他遗址首见。
▲陶盉(二里头)
二里岗期文化遗存
发现一座二里岗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该基址位于二里头时期城址东南角,为回廊式建筑,东西长75米,南北长约40米,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基址内包含陶片时代为二里岗下层早段,二里岗下层晚段灰坑打破该基址,据此可判定该建筑年代为二里岗下层时期。
▲商代二里岗期建筑基址剖面
▲商代大型夯土基址平面
▲陶鬲(商代)
另外,在东赵遗址还发现一座东周时期大型城址及丰富的西周、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有助于文献中两周时期该区域诸多封国的探索。需强调的是,以往郑州地区夏商周时期的区域聚落形态与政治地理结构研究甚为薄弱,东赵遗址三座先秦时期城址的发现,必将有力推动这一重大学术课题研究的进展。
▲陶鬲(西周)
河南郑州东赵遗址
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