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按病因可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先天性和后发性等白内障。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婴幼儿常见的是先天性白内障。
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中老年中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出现。
【临床表现】
常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开始时,主要症状为随眼球转动的眼前阴影,以及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直至眼前手动或仅有光感。其他症状有虹视、单眼复视或多视、畏光和眩光。
它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3类。
1.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
(1)初发期:晶状体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
(2)膨胀期:晶状体混浊继续加重,急剧肿胀,体积变大,将虹膜向前推移,前房变浅,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成熟期: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直至全部混浊。患眼的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眼底不能窥入。从初发期到成熟期可经10多个月至数10年不等。
(4)过熟期:如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当晶状体核下沉后,视力可以突然提高。过熟期白内障容易发生晶状体脱位,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2.核性白内障:初期晶状体核呈黄色混浊,以后逐渐变为棕黄色或棕黑色,此时视力极度减退,眼底已不能看清。由于核屈光力增加,可发生近视,表现为老花症状减轻。
3.后囊膜下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早期就会出现明显视力障碍。
【治疗】
虽然多年来寻找有效药物预防和延缓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但直至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当白内障的发展影响到工作和日常生活时,应当考虑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给予眼镜、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也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二、先天性白内障
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以为家族性的或散发的;可以伴发或不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病因】
各种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先天性白内障:
1.遗传:约1/3患者与遗传有关。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则常由主要异常的遗传方式所决定,通常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性遗传。
2.病毒感染:母亲怀孕头3个月宫内病毒性感染,如风疹、疱病毒感染、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可引起胎儿的晶状体混浊。这是由于此时晶状体囊膜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抵御病毒侵犯,而且晶状体蛋白合成活跃,对病毒感染敏感。
3.药物和放射线:母亲怀孕期,特别怀孕头3个月内应用一些药物,如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一些抗生素,特别是磺胺类药物,或暴露于X线。
4.全身疾病:母亲怀孕期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
【治疗】
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目标是恢复视力,减少盲目的发生。
1.对视力影响不大者,一般不需治疗,宜定期随诊观察。
2.明显影响视力者,如全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应选择晶状体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膜性白内障可选择膜性切开术等。手术愈早,患儿获得良好视力的机会愈大。对于单、双眼全白内障或位于视轴中心、混浊程度明显的白内障,应在出生后及早手术(出生4周后),最迟不超过6个月。双眼白内障者在完成一眼手术后,应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后完成另一眼手术。对于因风疹病毒引起的先天性白内障不宜过早手术。这是因为在感染后早期,风疹病毒在晶状体内还存在,手术时可使这些潜伏在晶状体内的病毒释放而引起虹膜睫状体炎,有可能因炎症而引起眼球萎缩。
3.无晶状体眼需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治疗弱视,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常用的矫正方法有:(1)眼镜矫正:简单易行,容易调整更换。(2)角膜接触镜:适用于大多数单眼的无晶状体患儿,但经常取戴比较麻烦,容易发生角膜上皮损伤和感染。(3)人工晶状体植入:由于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晶状体质量的提高,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严重并发症已很少,儿童施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被接受,尤其是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目前认为,一般最早在1.5~2岁时施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